北地芳华录

时间: 2025-04-08   作者: 村长   浏览量:

一、

燕山余脉的褶皱里,藏着几孔青砖窑洞。霜降刚过,檐角悬着的红辣椒串在风里摇成风铃,老榆木门槛被晒出细密的裂纹。我总爱蹲在向阳的土坡上,看最后一茬野菊顶着露水绽放。她们不似南国花卉那般丰腴,纤瘦的茎秆擎着鹅黄的脸庞,在料峭北风中将暮色酿成蜜糖。

二、

春分时节,山桃开得最是热闹。远望像浮在黛色山峦上的绯云,近看却是千百朵伶仃的花盏。穿碎花袄的孩童攀上虬枝,将花瓣撒向赶羊的老汉。那些粉白的小船顺溪漂流,载着放蜂人新割的槐花蜜,在倒映着烽火台的溪面划出涟漪。牧羊犬追逐着飘落的花影,惊起苇丛里的鹌鹑,扑棱棱掠过晾晒玉米的场院。

三、

窑洞的窗棂糊着新换的麻纸,剪着"五谷丰登"的窗花被夕阳拓在土墙上。灶膛里柴火哔剥作响,铁锅蒸腾的雾气裹挟着莜面的焦香。穿羊皮坎肩的老汉蹲在门槛抽旱烟,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,像极了夏夜草窠里的萤火。檐下新垒的燕巢传出呢喃,去年南归的燕子认准了这方青瓦,翅尖掠过晾衣绳上飘动的蓝布衫。

四、

立秋后的晒谷场铺满金箔,石碾吱呀呀转着年轮。戴蓝头巾的妇人挥动木锨,谷粒在空中划出弧线,秕糠随风散作金色的雾。场院边的老槐垂下串串青荚,树影里歇脚的老牛反刍着时光。不知谁家媳妇晾晒的茄干失了手,紫巍巍的薄片落在黄土地,倒成了秋阳写意的水墨。

五、

里的庙会最是红火,纸糊的鲤鱼灯在风中摇头摆尾。糖瓜摊子飘来麦芽糖的焦香,吹糖人的老者指尖翻飞,转眼捏出个戴虎头帽的娃娃。戏台上的梆子戏正唱到酣处,武生翻个筋斗赢得满堂彩。雪粒子簌簌落在看客们的羊皮袄上,转眼被体温焐成晶莹的水珠。

六、

长城残雪未消的垛口,几株野杏已绽出胭脂色的花蕾。牧羊人的鞭哨惊起山鹰,盘旋的身影掠过斑驳的箭楼。夯土墙缝里钻出嫩绿的蒿草,千百年前的烽烟化作春泥,滋养着不知名的野花。风掠过雉堞间的孔洞,呜咽声里依稀可辨金戈铁马的残响。

七、

谷雨前的夜最是玄妙,月光将梯田浇铸成银白的阶梯。守夜人提着马灯巡田,惊觉蛰伏的野芍药已顶破冻土。露水凝结在紫苜蓿的叶尖,折射出星子的微光。远处传来布谷鸟的初啼,像粒石子投入静谧的潭水,荡开的波纹里浮起整个春天。

八、

中元节的河灯顺流而下,纸船载着莲花状的烛火漂向远方。放灯的老妪合掌默祷,银发被晚风撩起如芦花飞扬。对岸林间的流萤忽明忽暗,与河灯遥相辉映,竟分不清哪是人间星火,哪是天际银河遗落的碎钻。夜露渐浓时,河面浮起薄雾,将点点暖光氤氲成朦胧的梦境。

九、

寒露染红的枫林深处,藏着座废弃的道观。褪色的朱门半掩,石阶缝里钻出倔强的格桑花。残碑上的铭文被苔藓侵蚀,唯有"永乐年间"四字依稀可辨。殿前香炉积满雨水,倒映着飞檐上的嘲风兽。忽有山风穿堂而过,檐角铜铃叮咚,惊起梁间栖息的雨燕。

十、

大雪封山时,炭盆煨着的红薯飘出甜香。窗台上的冻柿子凝着霜花,像盏盏小灯笼照亮土炕。纺车嗡嗡转着,麻线在妇人指间流淌成岁月的河。猫儿蜷在灶台边打盹,胡须上沾着苇絮般的炉灰。夜半雪停,月光将雪原镀成银盘,远处传来守林人踩雪的咯吱声,惊落老松枝头的雪挂。

后记:

北地的花事不似江南缠绵,却在粗粝中见风骨。那些绽放在长城隘口的野蔷薇,生长在黄土沟壑的沙打旺,或是从烽火台砖缝探头的打碗花,皆以最本真的姿态诠释着生命的禅意。当西风卷走最后一枚胡杨叶,我知道,在某个向阳的坡地,定有嫩芽正在冻土下积蓄力量,等待破茧成蝶的时节。

展开剩余(
短文学微信号:mw748219

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?

已有 人点赞

上一篇: 春池絮语
下一篇: 时光褶皱里的高原笔记
最新美文
栏目导航
散文随笔优美散文抒情散文爱情散文经典散文伤感散文新春散文